学习园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论述摘编
发布日期:2019-10-24 来源: 打印

摘编说明

为推动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市委宣传部组织摘编了习近平同志从2002年至今指导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包括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以及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相关主题的讲话、访谈和报道。共摘编内容119条,合计26千余字。


 

 

一、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1

 

二、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促进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8

 

三、加强学习互鉴,在互动共进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走在全国前列…………….............................................……... 24

 

四、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 32

 

五、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是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43

 

 

六、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50

 

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58


 

 

一、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共同的挑战。无论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进,还是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来看,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都显得十分紧迫。

在湖州市调研时的讲话(2002126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6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实施党和国家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是党和国家深入实施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重大举措。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必将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促使该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构筑中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带的需要。中国经济要进一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亟需若干个区域发挥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长江三角洲所属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是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必将促进沪苏浙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保持长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城市带,从而牵引和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上海越来越成为外商和国内资本蜂拥而至的热土,成为国际商业组织和机构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成为周边地区乃至中国经济通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必将进一步拓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使长江三角洲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积极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既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的现实选择。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浙江日报》2003322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接轨上海,加强沪苏浙三省市的合作与交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实施党和国家确定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和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沪苏浙三省市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对于明确浙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定位,充分发挥我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浙江日报》2003322

 

从国际大环境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浙江接轨上海与长三角,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从浙江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实际来看,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上海这一对外开放平台,吸引外商落户,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充分利用沪苏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沪苏在金融、商贸等方面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上海在接轨国际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和创新管理水平。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浙江和上海的交流和合作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上海人里边有三分之一是浙江人,以前就有宁波帮,为上海的发展做了贡献。如今的浦东开发,浙江人也有贡献。浙江的一些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到上海去发展,但他们的加工基地还在浙江,这对沪浙双方都有好处。我们不担心一些企业要去上海,因为企业的根还在浙江,这有人文和历史的联系。我们主动接轨长三角,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就可以加快构筑世界级的第六大城市群(东京、伦敦、纽约、巴黎、北美五大湖地区外)。现在中国有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的腹地很大,有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还辐射到西北;人才素质也比较高。所以长三角是中国发展势头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地区之一。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党和国家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带的现实选择。

在与“长三角”杰出青年论坛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03623日),《浙江日报》2003624

 

环杭州湾地区近苏邻沪,具有明显的区位、人文、港口等优势。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浙江经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强县经济”的优势。尤其是环杭州湾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是浙江经济的重心所在。将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纳入长三角大都市圈,使其成为大都市圈城市群的空间基本细胞,有利于充分发挥浙江的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飞跃,促进“块状经济”形成“产业集群”,引导“强县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浙江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的谈话(2004328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205206


 

 

二、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促进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嘉兴处在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中很重要、很中心的位置,怎么利用这种区位优势,做好自己的文章?这种区位优势,有人说是“浙北现象”,有人讲是打“上海牌”,但不管叫什么,对这种关联的作用,这种互动的影响,肯定是我们要着眼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嘉兴市调研时的讲话(20021022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497

 

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内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调整发展战略,以内增区域经济竞争力、外强国际经济竞争力为着力点,抓住城市化和开放型经济两个重点,也是很重要的。

在听取绍兴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021026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504

 

长江三角洲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独特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势头和不断扩大的合作成果,也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一地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功能是很明确的;上海作为新世纪的国际大都市,其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其作用也正在日益凸显。这不仅给我省旅游业、建筑业、会展业等带来无限商机和直接效应,而且对于全面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乃至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上海“申博”成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因此主动接轨上海,进一步明确我们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位置,积极发挥在该地区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湖州市调研时的讲话(2002126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6

 

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这次省委全会提出,要抓住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更加积极地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发挥我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

在宁波市调研时的讲话(20021220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487

 

要按照“主动接轨、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实现互赢”的方针,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舟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个城市之一,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必然成为我省发展海洋经济、迎接海洋时代的一条臂膀,也必然成为我省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蓝色通道”,这也完全可能成为我省经济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后发优势。

在舟山市调研时的讲话(200316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513

 

总体思路是,着眼于“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以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着力点,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努力在互动共进中实现沪苏浙发展的共赢,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浙江要着眼于“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实现共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主动接轨”,充分认识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龙头地位,积极主动地接轨上海;“全面融入”,利用长三角地区各省市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人文相近的特点,以思想观念的融合为先导,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发挥优势”,发挥浙江的区位、产业优势,体制先发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共赢”,立足于增强浙江综合实力,整体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

《浙江急盼长三角合作》,《人民日报》200331

 

当前,上海正在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迈进。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上海的腹地,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世界级大都市带的重要力量。浙江的发展离不开上海的辐射和带动,离不开上海的支持和帮助。主动接轨,主要是接轨上海;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就是接轨发展,就是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我们要乘上海之“船”出海,借上海之力发展,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寻求发展机遇,借助发展力量,拓展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上海的信息、金融、市场、组织管理、科技、人才等优势,紧密加强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强化区域分工、互补协作意识,淡化“楚河汉界”。要适应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全面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都市圈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8109

 

沪苏浙三省市同处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有着共同的发展需要和利益追求。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和前提。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9110

 

我们要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充分借助上海在人才、科技、信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挥我省山海资源丰富、加工制造业基础良好、民营经济活跃、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合力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10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三省市的交往与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良好的基础和诸多的优势。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沪苏浙三省市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加快形成沪苏浙三地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从而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好地加快发展。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浙江日报》2003322

 

我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同志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一是“无需接轨”的狭隘观念。有的认为,我省这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没有必要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也有的认为,我省已与沪苏两省市自然接轨,无需再强调这个问题。二是“无法接轨”的消极态度。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求的是利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无私的“合作”,特别是行政阻隔、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阻碍着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三是“无从接轨”的畏难情绪。认为这件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知从何下手,自己该作什么努力。上述这些思想观念是狭隘的、片面的、消极的,也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我们一定要纠正和克服这些模糊的思想认识,一定要认识到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327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7

 

主动接轨就是要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自觉接受上海的辐射,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寻找发展机遇,借助发展力量,拓展发展空间。真诚合作就是要淡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楚河汉界”,进一步营造合作氛围,完善合作领域。努力形成市场相通、体制相融、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共连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浙江与福建情况有别,浙江要按浙江实际的路子来走。浙江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的合作与交流”,不是一种姿态,更不是盲目的跟风,而是对规律和时机的把握。对浙江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充分挖掘潜在的优势,尽量转化可以转化的劣势。同时要找出对策和应对措施,还要一以贯之的坚持抓下去。

在接受《人民论坛》采访时的谈话,《人民论坛》2003年第11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上海、江苏的合作,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

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报告(2003710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71

 

省委提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首先要在规划上接轨和融入。你们注意到了杭州的规划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规划和环杭州湾城市的规划相融合、相衔接,这一点非常有远见。规划一旦经过法定程序确定了,就不能轻易修改,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这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省委常委会听取杭州市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03116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476

 

我们规划环杭州湾地区的产业带和城市群,与传统的以单个城市规划为主的方式不同,这项规划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了行政区划界线,将环杭州湾地区放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城市体系中去,通过规划先导,整合区域发展空间,准确把握了环杭州湾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这不仅符合国内外城市化发展总趋势,有利于加快形成环杭州湾城市群,更重要的是表明我省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这一地区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

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的谈话(2004328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205

 

要以“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发展目标,着重在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功能布局上下工夫,加快城市产业功能、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培育,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

在省委常委会听取宁波市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04625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483

 

在长三角杭宁城市带这一条相对偏小、偏弱的边上,湖州担当着重要的崛起的角色,建成一个节点城市、枢纽城市,我觉得这是一个努力方向,我也同意这样一个战略思考,这样一个战略思考今后要在规划上体现出来,省“十一五”规划要考虑,进一步重视湖州在这条边上的地位,把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

在湖州市调研时的讲话(2005127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502

 

把握我省在全国发展的区位特别是在长三角中的方位,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省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5年我省发展的趋势和背景。

在“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200528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37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的交流与合作,是浙江在新世纪实现新发展的一大举措。我们强调主动接轨,就是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讲接轨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浙江与上海相比,各有各的优势。我们接轨上海,就是要善于取长补短,借助上海这个大平台,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要讲顺接,即顺势而为;讲对接,更好地借船出海。

在嘉善县调研时的讲话(2005410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498

 

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上的讲话(200565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11

 

崇明拥有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岸线条件四大优势,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是上海进一步联动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前沿。我们要切实加快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开拓与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推动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为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在崇明县调研时的讲话(2007412日),《解放日报》2007413

 

普陀区是上海的“西大堂”和陆上重要门户,要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在普陀区调研时的讲话(200794日),《文汇报》200795

 

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在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中不断提高上海的集聚、辐射能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上海处在国内外市场“交汇点”的优势和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使上海成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国内外各种要素大流通、大交换的制高点,成为资本流通、商品流通、技术流通、服务品流通和信息流通的中心,成为金融、期货、产权、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的服务平台,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的讲话(2007731日),《解放日报》200781

 

长三角城市群效应的发挥有赖于交通一体化,而区域交通要实现通达,首先在“通”而后才能“达”。上海在与周边地区的衔接问题上,要主动去对接。要提升上海和长三角的整个发展水平,一定要和周边地区通达才行!

在上海市政协举行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动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200786日),《新华网》200786

 

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中,上海要深入做好“深化、放大、提升、搭台”工作,需要进一步发展流量经济。流量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它以创新来引导、组织和整合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实现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集聚和高效流动,从而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大力发展流量经济,要强化机遇意识,主动融入长三角,抢得发展先机,谋求新的发展和作为;要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辐射、带动中实现流量经济的大发展;要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提升物流业、商贸业产业能级和辐射功能,着力打造面向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在普陀区调研时的讲话(200794日),《文汇报》200795

 

要把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3项新的重大任务完成好,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全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要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8116日到7日),《人民日报》2018118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2019513日),《人民日报》2019514

 

三、加强学习互鉴,在互动共进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走在全国前列

 

虚心学习,就是要找自身之不足,学上海之所长,促浙江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特别是沪苏两省市相比,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科技教育水平、吸引外资的总量、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企业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认真查找问题,正视差距,虚心学习上海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学习上海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学习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大局观念和宽广胸怀,学习上海的现代理念和先进举措,学习上海务实、勤政、高效的工作作风,借鉴上海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学上海之长,补浙江之短,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8

 

我们这次到江苏来,主要是学习考察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苏浙两省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共同探讨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苏浙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5日),《浙江日报》2003326

 

要充分认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与沪苏两省市相比,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也各有各的短处与不足。这次赴沪苏两省市学习考察,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上海和江苏都提出要弥补不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抓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集团“三足鼎立”。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引进外资方面相对差距不小。如果我们不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在保持、发展已有的优势、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我们就会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就会跛脚,就要在竞争中落后。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巩固强项,弥补弱项,继续保持和发扬奋发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敢于实践、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强合作、互惠互利的共赢意识,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积极投身到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这项工作中去,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互促共进,不断提高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327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7

 

这次省党政代表团到沪苏两地学习考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班子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再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的一大举措。学习考察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加强了交流,推进了合作;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沪苏两省市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高标准定位;学习他们谋求发展的强烈机遇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他们“降低门槛”、“拆除围墙”、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现代理念和服务意识。

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327日),《浙江日报》2003328

 

浙江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总体思路是十六个字: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虚心学习就是要学习沪苏谋划发展的世界眼光,善打“长江牌”、“中华牌”、“世界牌”的大局观念,务实、勤政、高效的工作作风。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学浙江之长,要学习底蕴深厚、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结合上海的特点,不断推进上海城市精神的与时俱进,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要学习浙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上海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地发展,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要学习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展上海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做好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工作。

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中,上海要重点做好深化、放大、提升、搭台工作,在加强合作、互动共进中实现共赢。要推动沪浙合作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要放大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效应,推动长江流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合作交流层次和水平,在党委、政府层面,努力提升相互沟通协商的水平;在企业、民间层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共同提升区域整体市场化水平。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搭建各种平台,着力增强金融、期货、产权、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服务功能;要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与浙江及其他兄弟省区市一道,更好地放大世博会效应,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7722日),《解放日报》2007723

 

 

江苏和上海同属吴越文化,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互相支持、取长补短,打下了很好的合作基础。江苏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借鉴。我们要学习“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江苏精神,学习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学习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吸引外资的有效做法,学习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强苏沪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

在苏沪两省市党政领导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724日),《解放日报》2007725

 

上海将不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两地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凡是有利于长三角共同发展的事要主动做,有利于江苏加快发展的事要积极做,切切实实为江苏发展提供服务。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团结协作、积极推进”的原则,按照“深化、放大、提升、搭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与江苏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地合作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放大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效应,推动长江流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东中西协调互动发展;进一步提高两地的合作交流层次和水平,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经验转化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积极主动地搭建各种服务平台,尤其是要全力以赴地把世博会这个平台构建好、运用好。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与江苏共同开发旅游资源,联动共办重大活动,做足世博文章,唱好世博大戏,放大世博效应,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在苏沪两省市党政领导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724日),《解放日报2007725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在考察中,耳闻目睹苏浙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和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勇于创新、率先探索的胆识与魄力,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也强烈地感受到两省干部群众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协调发展的诚意与胸襟,普遍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苏浙两省在发展中所创造的经验,特别是强烈的“机遇”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值得上海学习借鉴。我们要深入总结这次学习考察成果,以时不我待的意识,认真制定整体工作规划,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把上海各方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上海代表团赴浙苏两省学习考察总结会上的讲话(2007726日),《解放日报》2007727

 


 

 

四、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新世纪的国际大都市。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地位日益突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明显。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主动接轨上海,进一步加强与沪苏两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对于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发挥我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有人说什么上海的崛起会取代香港,特别在金融、航运方面。这种议论并不确切,不论是此长彼消,还是相得益彰,谁也无法不让人发展。长三角发展,香港乐观其成,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8

 

党中央一直十分关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主动接轨长三角,龙头是上海,我们和江苏是两翼。沪苏浙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才能效益倍增。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上海的定位是很清楚的,是龙头,四个中心(经济、贸易、金融、航运),谁也取代不了。外国各大银行进入中国,首先都在上海开设分行,苏浙两省企业的股票需要上市,也首先要到上海。上海又是国际大港口,科技、教育、人才都有优势。我们要接受上海的辐射,利用上海的优势。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上海的龙头地位是确立的,航运、金融、商贸是辐射。江浙一北一南,要借级登高,借船出海,甘心做龙身,也可以做龙尾。

在会见香港媒体高层访问团时的讲话(2004710日),香港《文汇报》2004711

 

上海未来的发展必须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524日)

 

立足国家战略,站在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合作范围,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为重点,深化交通、科技、环保、能源、信息化、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市场流通和产业协作,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共同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524日)

 

上海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市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在推动东中西互动与协调发展方面作出新贡献。

在吉安市党政代表团来沪考察访问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610日),《解放日报》2007612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这些年取得的发展成绩,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面向未来,上海的发展,更需要大家的继续支持。我们将按照中央精神,结合上海实际,把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进一步促进与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互动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完善帮扶协作的长效机制。

在与兄弟省区市驻沪办负责人座谈时的讲话(2007621日),《解放日报》2007622

 

上海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一定要树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市民形象,虚怀若谷,更好地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上海各部门、各地区正在积极行动,进一步谋划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希望沪杭两地进一步加强沟通,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坚持政府推动、市场配置,坚持拓展思路、不断深化,坚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创造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在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沪考察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710日),《解放日报》2007711

 

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更开阔视野、更宽广胸襟、更主动姿态、更有力措施,推动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为形成东中西协调互动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实现上海自身发展的新提升、新跨越。

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713日),《解放日报》2007714

 

加强合作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是致富思源,也是上海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要进一步拓展合作交流新思路,更加注重发挥中心城市服务、辐射、带动功能,积极构建各类服务平台,特别是要增强金融、期货、产权、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的服务功能,帮助各地来沪企业“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要充分发挥上海在市场、资本、教育、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全国各地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要全力以赴把世博会这个服务全国的大平台构建好、运用好,更好地放大世博效应,与兄弟省市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713日),《解放日报》2007714

 

要进一步做好“三个服务”,为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在上海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2007717日),《解放日报》2007718

 

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中,上海要重点做好“深化、放大、提升、搭台”工作,在加强合作、互动共进中实现共赢。要推动沪浙合作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要放大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效应,推动长江流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协调发展。

在浙沪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7722日),《解放日报》2007723

 

要以服务长三角为突破口,做好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三个服务”工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中央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把服务长三角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把服务长三角协调发展、推动长三角整体国际竞争力提升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和理所当然的责任。要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交通体系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中起到引领和表率作用。

在上海代表团赴浙苏两省学习考察总结会上的讲话(2007726日),《解放日报》2007727

 

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工作,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按照“深化、放大、提升、搭台”的思路,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在工作推进中,要强化上海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从产业的辐射和扩散、要素的服务和支持着手努力,为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要从互惠共赢的角度出发,抓紧与苏浙两省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推进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有效组合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各自不同的作用,建立官、学、商共同参与的,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的对话磋商机制,在协商共识基础上,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在上海代表团赴浙苏两省学习考察总结会上的讲话(2007726日),《解放日报》2007727

 

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必须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上海要当仁不让地做好长三角的“龙头”。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21223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35

  

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围绕落实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题合作,拓展合作内容,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在上海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524日),《解放日报》2014525

 

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定,一是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二是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三是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115日),《新华社》2018115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要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发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实际,借鉴世界大城市发展经验,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8116日至7日),《人民日报》2018118

 


 

 

五、构建完善的合作机制,是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完善的合作机制,是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我们要从政府、企业、民间等多方着手,健全合作机制,建议建立沪苏浙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坚持和完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有组织、可操作的专项议事制度,积极推动各类经贸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友好市县、联络机构等载体,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和民间的沟通,不断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的谈话,《浙江日报》2003218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在沪苏浙三省市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建立沪苏浙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以及相关的专项议事制度,定期举办“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论坛”,共同制定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并从政府、企业、民间等多方着手,通过友好市县、联络机构等载体,加强多方位、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各类经贸活动的开展。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10

 

我们要以思想观念的融合为先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环境保护以及科技、信息、教育、人才等方面加强交流,双向对接,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我们初步设想: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共同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加快建设功能完善、高效畅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和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或专门的共同信息交换平台。三是在产业分工领域,充分发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和制造业的优势,积极呼应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升级,承接上海产业的辐射和转移,共同培育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的生产体系。四是在农业领域,把我省丰富的山海资源和发展效益农业的优越条件,与上海发达的城郊型、都市型农业基础和强大的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联手发展生态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五是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人才交流、人员培训、联合办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网上技术市场等渠道,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构建系统集成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共同探讨解决如浙江卫视节目和上海卫视节目的互相落地进网问题。六是在旅游开发领域,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完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快制定旅游合作规划,加大旅游市场拓展、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力度,共同构建沪苏浙旅游经济圈。七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加强太湖流域、黄浦江源头地区及沿江、沿海等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联合开发利用区域水资源。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09

 

 

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打破部门垄断,规范市场秩序,为要素自由流动和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和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32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10

 

要围绕我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体化的交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大科教人才合作的力度,努力构筑科教人才高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省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327日),《浙江日报》2003328

 

我们分别与上海、江苏主要领导形成了共识,就三省市中长期发展战略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跨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布局等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联络机构等载体的作用,建立领导层定期会晤机制,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政府、企业和民间的沟通,不断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交流与合作,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信息、教育和人才等方面进行。

在会见香港《文汇报》客人时的谈话(200347日),香港《文汇报》2003418

 

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既是广大青年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也为广大青年竞风流、展英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希望广大青年在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成为引领观念创新的排头兵、破除各种壁垒和障碍的急先锋、推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生力军,以勇于拼搏的英雄本色和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积极投身长三角地区交流与合作的实践,为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与“长三角”杰出青年论坛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03623日),《浙江日报》2003624

 

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共同提升区域整体市场化水平。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搭建各种平台,着力增强金融、期货、产权、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服务功能。

在浙沪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2007722日),《解放日报》2007723

 

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和关键。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抓好统筹协调、细化落实,把《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2019513日),《人民日报》2019514

 

六、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5日),《人民日报》201618

 

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5日),《人民日报》201618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要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抓紧解决沿江工业、港口岸线无序发展的问题。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5日),《人民日报》201618

 

市场、开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沿江省市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37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建立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要更好发挥统领作用。发展规划要着眼战略全局、切合实际,发挥引领约束功能。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37

 

前不久,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这个考虑。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1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10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应该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实现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仅仅是沿江各地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要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格局,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要强化上中下游互动协作,下游地区不仅要出钱出技术,更要推动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下游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中上游地区流动。要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是要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二是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要完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重大问题,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怎样统筹协调发展、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如何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破解沿江工业和港口岸线无序发展问题,等等。

要简政放权,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要探索一些财税体制创新安排,引入政府间协商议价机制,处理好本地利益和区域利益的关系。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都应该也必须有推动自身发展的意愿,这无可厚非,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沿江三大城市群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能不能结合所在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中研究提出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各大中小城市在明确自我发展定位和方向时能不能立足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找到自己错位发展的重点方向,解决好同质化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认真研究思考。推动好一个庞大集合体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然后再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方面下功夫,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426日),《人民日报》2018614

 

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1219日至21日),《人民日报》20191222


 

 

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伟大战略构想,针对的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进入新世纪,我们应当把这个战略思维延伸开来,不仅延伸到省内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且延伸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先富与后富、公平与效率等几对重要关系的统筹上来。

在省政协九届九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20041228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28

 

区域协调发展是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经济规律作用的因素,但区域差距过大也是个需要重视的政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如何进一步创新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有效载体,引导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和区域内城镇转移,也必须作深入的研究。

在“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200528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3839

 

在参与中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央就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不仅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东部地区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皖浙两省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527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112

 

随着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各区域发展活力将竞相迸发,区域协调发展将呈现新局面。

在听取“十一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汇报会上的讲话(2005531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41

 

从国际经验看,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特别是以人均GDP衡量的区域发展差距,是长期存在的,在某个发展阶段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以人均收入衡量的区域发展差距,是可以逐步缩小的。这个问题从本质上看,实际上是个发展观问题。原来我们过于强调GDP,过于强调缩小区域之间人均GDP的差距,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有片面性的。必须明确,让百姓过上富裕安康幸福的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同等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我们统筹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放在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上,放在人口素质的提升上。

在丽水市举行的欠发达地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812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203204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根本途径还是要促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

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大会上的讲话(2005116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2006年版,第202

 

积极促进与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互动发展。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交流合作和相互借鉴,为推动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524日)

 

中央决定,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跨越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希望大家统一思想、贯彻落实,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今后,区域政策的一个要点是统一国内大市场,这既是区域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1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36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过去是边缘地区,而一旦同周边国家实现了互联互通,就会成为辐射中心,发展机遇很大。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1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36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10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198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拓展的发展新空间,要有力有序推进。在前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各有1亿多人口,完全有条件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大市场,成为带动发展的新空间。当然,要做好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避免盲目性。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10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7677

 

各城市群要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做法,打破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转圈圈的思维定式,结合城市定位和功能,有序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大城市在发展上不要贪大求多,搞得虚胖,最后患上城市病。要强化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弱化虹吸挤压效应,力戒把县区、小城市作为大中城市的“提款机”、“抽水机”。避免出现“市卡县”现象。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建立跨地区投资、地区生产总值、财税等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城镇间产业分工、产业整合、园区共建。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要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现在,有了互联网和高铁等现代化手段支撑,城市之间合作发展条件日趋成熟,关键要下定决心,有合作意识和有效办法。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220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081

 

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1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06207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看怎样认识和把握,认识到位、把握得好、工作得力,就能把挑战变成机遇。民营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比如,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带来了许多难得的重大机遇,民营企业完全可以深度参与其中,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的联合重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20163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49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5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75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3个大的发展战略。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81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03

 

要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江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81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05

 

我们顺大势谋大事,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和针对性,不搞量化宽松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突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先后对“一带一路”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针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创新驱动发展资源能源有效利用、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改善民生、加快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作出深入部署。这是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对指导经济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1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518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我们将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个创新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更优的中国,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区域经济实现协同发展,将产生更广泛、更强大的辐射效应,带来更多合作机会,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1110日),《人民日报》20171111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保持合理的职业结构,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雄安新区规划。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1218日),《人民日报》20171221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1218日),《人民日报》20171221

 

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1219日至21日),《人民日报》20181222

 

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的讲话(2019416日),《人民日报》2019418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9826日),《人民日报》20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