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援滇路上|直面难题,做到有备而“战”
发布日期:2021-03-26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开启我的援滇之旅前,我特意向科内的先行者们了解了一下永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情况,对他们的医护配备以及手术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主要是外科创伤手术,麻醉方式以区域神经阻滞为主。

在我们医院援助之前,这里的区域神经阻滞操作大多采用盲探穿刺方式,盲探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神经损伤、阻滞不完全、局麻药中毒等。经过前几批援助同事的不懈努力,永平麻醉科的医生们已基本掌握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能够在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同时提高阻滞成功率。

但下肢神经阻滞因其风险高、阻滞难度大,依然成为了这里麻醉科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区”。为此,我准备直面难题,定下目标,做好准备,有备而“战”,我将本轮医疗援助的工作重点放在下肢神经阻滞。


破解难题一: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同时减少并发症、提升舒适感

骨科收治了一位股骨上段骨折的患者,拟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考虑到骨折手术术中刺激大,术后疼痛强烈,如采用单纯全身麻醉的方式则需要大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而大剂量的全麻药物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而且往往会造成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老年患者甚至可能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我详细评估了患者的情况,与主刀医生讨论后决定采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选择了髂筋膜阻滞。该型阻滞能有效阻滞股神经以及股外侧皮神经,提供手术切口以及股骨的镇痛,同时神经阻滞能有效地提供术中及术后镇痛,达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的效果。

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异常平稳,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才不足常规全麻剂量的1/3。通过术后访视,该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纯全麻患者,术后的舒适感明显提升。


破解难题二:困难气道,清醒插管开创先例

气道问题永远是麻醉工作的主题之一,而困难气道是每一个麻醉医生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

3月初,五官科收治了一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该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达118.3,急需手术治疗。但经过术前评估,该患者气道张口度小于2指、颈短、颈部活动受限、甲骸间距约4.5cm、MallampatiⅢ级,综合评估为困难气道。如采用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极有可能出现插管困难、呼吸抑制等情况,将危及患者生命。经过病例讨论,我们决定行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插管。

清醒插管因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等原因,永平县医院麻醉科从未有操作先例,且当地纤维支气管镜为基础版,没有注射局麻药的通道,几乎断绝了清醒插管的可能性。

本着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我们群策群力,利用硬膜外导管固定在纤支镜上,人工外接注药的方式,“创造”出了一个通道,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经过镇静、镇痛以及充分地表面麻醉,我们顺利进行操作,完成本科室第一例清醒插管术,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后盾,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两次成功的麻醉,两次成功地“破题”,为我的援滇之行开了一个好局,更是坚定了我直面困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志气。

有备而战,才能战之能胜。为进一步推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我也计划在后面临床工作中继续完成如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等其他下肢神经阻滞的带教,推动当地麻醉技术的继续进步,为永平人民提供更舒适安全的医疗体验、为对口医疗支援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