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老院-新院-未来,从医初心从未改变
发布日期:2022-11-18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2022年,我院迎来新院(金山区龙航路1508号)启用10周年纪念,十载春秋,见证了多少值得铭记的金医瞬间、金医故事,承载了多少金医人奋斗的汗水和欢笑,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创三甲的奋斗征途中,院党委特别发起“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活动,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系列推文。

E:\2 微信\【临时 定期删】网站后台\640 (1).png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老院,

奋斗积累的28年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我自1984年来院工作一晃已38年。在经一东路391号老院区,见证了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金山医院揭牌、成功创建卫生部三乙医院、院校合并成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市郊区三级医院建设的历程。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在令人敬仰的上医、复旦,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及美国访学,学写第一篇SCI论文、上第一堂本科生大课、招收第一个硕士生和博士生、主持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晋升了主任医师、教授,成为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放射科从一个落后科室成为院重点及区重点学科,成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建设专科及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一路上不断摸索前行、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发展。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新院,

日新月异的10年

弹指间,新院启用到现在已10年有余了,新院不仅环境优美、宽敞整洁,医疗设备先进,软硬件齐全,而且为补齐科研与教学短板,配套建设了功能齐全的科教楼和规培宿舍楼,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医学研究平台,为临床医技人员开展科研保驾护航。为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院领导高瞻远瞩,重视各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如派送多批新入职医师和青年骨干医师到中山、华山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为医院发展储备人才;鼓励优秀骨干医师定向或在职研究生培养,提升综合能力;营造有利于高级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助力高级人才晋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继而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促进了医院、科室的科研工作;从上医其他附属医院柔性引进学科带头人,提高学科能级;引进院士团队,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更上层楼,提升了医院的国考排名。创造条件使更多科室成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为国家培养合格住院医师的同时,也规范了科室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升了带教老师的教育培训能力。

在新院日新月异的同时,科室的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进入新院当年,科室成为金山区影像会诊中心,负责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二级医院的X线和CT检查审核,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三级医院服务;入选复旦大学“985”医院优势学科建设及金山区优秀人才团队,连续三轮进入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使全科医技人员的获得了更多培养和提升机会,先后10多人入选复旦大学、金山区及区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卓学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业务技术骨干等;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国家(在)培养了50名的住院医师,其中十多名获得上海市和复旦大学优秀住院医师,基地多次被评为院“先进教学集体”、多人被评为上海市和复旦大学住院医师规培“优秀带教老师”。科室也藉此建立了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了五个亚专科建设,提升了专科组长和成员的亚专科能力。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室的科研工作也上了个台阶,从每年一二篇中文论文,到年均十多篇SCI论文,从获得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到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科技竞争力列全市29家二甲以上医院影像医学第一或第二名。

在医院发展的快车道上,自己也获得了提升,被评为金山区“领军人才”、首届“金山区名(中)医”,受聘复旦大学影像学系副主任,获复旦大学 “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上海医学院首届“优秀教师奖”。获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SCI论文98篇,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列全国第64名(上海前10)。主编《妇科影像学》和《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泌尿生殖分册》等专著3部,副主编(译)专著5部,参编全国研究生教材等专著7部。在磁共振成像、泌尿生殖影像领域获得了全国性影响力,担任10个全国性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6个长三角或上海市学会副会长、副主任委员、委员兼学组组长。(在)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0余名,其中不少已成为市内外大医院学术骨干。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未来,

传道授业育人才

随着创三甲的号角吹响,医院迎来历史性的跨越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奋力跨过去就是海阔天空。虽然我年近花甲,但从医初心依然没丝毫改变,对医学的热情依然不减,学术上的追求不曾停歇,生涯的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愿以滴滴汗水滋润桃李,在创三甲之旅上倾注热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早日圆医院及个人的“三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