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十年路 共同赴 撷取一二细细数
发布日期:2022-11-22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2022年,我院迎来新院(金山区龙航路1508号)启用10周年纪念,十载春秋,见证了多少值得铭记的金医瞬间、金医故事,承载了多少金医人奋斗的汗水和欢笑,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创三甲的奋斗征途中,院党委特别发起“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活动,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系列推文。

E:\2 微信\【临时 定期删】网站后台\640 (1).jpg

时间的日历往前翻阅,翻转到2012年的2月3日,那天,金山医院搬家,对于单位、对于员工都是极难遇上的经历与体验。乔迁,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勃勃生机的开启,往上走的开端,那一年的在院员工,很幸运地赶上了。

 原以为搬迁初始会影响就诊量,业务量会常规性回落,但医院就诊量的不降反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就诊量的稳步上升快速提升了所有人的信心,住院人次、手术人次联动,一派欣欣向荣。

 金山医院开始翻开新的一页。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整体搬迁

叠现金医风貌风采

看着全体员工欣欣然地感慨新环境的舒适美好和开启快速适应的模式,作为参与者的我,油然而生写份报道的想法,为医院的整体搬迁。

于是,我先后走访了33位(不包括2次、3次的再访)临床、职能部门科主任或相关人员,详尽而全面地了解了医院层面和科室层面为搬迁而设计、讨论、推演以及执行过程中所展开的大量工作,听着每一位被访者娓娓道来,深感不易。每个病区、每个科室根据自身情况均设计了搬迁方案,患者安全为第一准则,流程通畅为搬迁保证,危重患者一对一陪送,所有患者转运均有医护陪同。

清晰地记得搬迁第一天早上8点,老医院的住院部大楼下,120救护中心的10辆救护车一路排开,等待接送病人前往新址。医院行政人员负责引导救护大队担架员有序地进入病区,病区内医务人员负责患者从病床移至担架车,妥当安置导管,携带按个体化准备的急救药品,医生负责简易呼吸器操作,循序进入各自救护车直达新院。一个病区结束开始另一个病区,一切井然而有序。

10点左右,一列由儿科医生怀抱婴儿组成的队伍缓缓走来,温暖的画面即刻触动我内心的柔软。后来与科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为便于观察患儿在转运路途中的病情变化,为减少家属到场的凌乱,科室提前告知家属医生将亲自护送患儿。方案细致到位、执行温暖体贴,家属未到现场的笃定来自于足够的信任。

当天第一台手术应时而来,似乎要考验忙碌搬迁中的医务人员应对能力。一位异位妊娠患者到老院急诊,需紧急手术,医院当机立断在新院施行手术,新院手术室人员兵分三路,其中医疗保障人员专司急诊手术,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各种设备早已妥当。当天9点30分,患者进入手术室,新院的第一台手术就此启动。手术过程平稳,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异常,医护默契。当天共行手术14台。

次日搬迁继续,当医护人员转运全院病情最重的ICU病区一位患者时,险情出现:尽管开始转运那一刻,医生刚确认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气分析稳定,但抬上担架车,患者突发呼吸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ICU病区医生果断决定:暂停搬运!即刻为患者改用转运呼吸机,调整用药,调节呼吸机参数辅助通气,10分钟后患者氧饱和度恢复正常,重启转运。

由于准备充分、安排周全,患者全部安全抵达,无一例意外情况发生,共转运普通患者229位,危重患者140位。

这里,我看到了齐心协力的力量和效应,“在重大事件前面,金医人从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有领导这么评价。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硬件软件  

同步建设并驾齐驱

工作在环境优美、楼宇崭新的医院,员工昂扬的精神风貌为医院添彩;患者的就诊、住院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病房布局合理,诊疗环境舒适,新院的用房与布局满足了医患的需求。且慢,我们的放疗患者还在老院治疗呢,为最大程度方便患者,每天上下午医院均安排车辆免费接送治疗患者往返。再且慢,新院的直线加速器房正在建造中!

以为医院已完成旧貌换新颜的工程,原来只是一期工程的结束,医院的基本建设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项目包括肿瘤治疗中心、核医学科用房,以及连接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一座桥梁。院内有小河蜿蜒而过,这是上海市范围内所有医院独有的风景吧,大家无不引以为豪。

当二期工程第一阶段项目完成后,医院的河道已开通,原来往返于老院与新院之间的放疗患者可以在院内方便治疗,同时PET-CT的到位,医院硬件的配套让此前需要远赴市区检查的患者不再舟车劳顿。

马不停蹄地,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科教综合楼、规培宿舍楼建设工程启动,经过日以继夜的建造、装修,2019年国庆前夕正式启用。

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住院楼新楼的建造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医院发展长期规划,尚需300张床位以满足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解决百姓住院的难题。而今,住院楼新楼已经揭开神秘的面纱,等待主人的入驻。

与此同步的,是医院软件的建设。医院的业务量逐年攀升,门急诊就诊量超122万,出院病人近3万人次,三、四级手术比例加大;MDT 团队为生命护航,可完成多种高难度多脏器联合手术,提供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全科医学、影像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医师规培基地被列入国家级规培专业基地,神经内科、儿科、急诊科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类论坛、继教班的相继举办,医院的教学平台已成为培养年轻医生和在职提升的场所;今年国自然立项获批10项,首次达到两位数,取得历史性突破,可喜可贺。

团队建设生机勃勃,陈刚教授团队、强金伟教授团队、乔田奎教授、许国雄团队、申捷教授团队等分别在各自领域揭示、探索、发现和应用各相关因子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表达、诊断和治疗,令人振奋,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扎实奋进。与之共生的,是领军人才、市(区)域名医年年榜上有名。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等级复审  

见证医院发展进程

迁入新院后首个标志性的事件是迎接医院三乙等级复审,焕然一新的医院环境为医院迎评增色不少,但医院的内涵才是评审关注重点。医院层面严格按照评审标准,逐项研读、分解目标任务,科室按评审要求逐项落实,拾遗补缺,资料准备落实到个人,所有评审内容需有原始资料支持,现场检查更是需要全方位达标,医院一派忙碌应战的景象。

另一件让每位员工印象深刻的,是医院为等级评审制订并印制了《员工手册》,人手一册,内容涵盖医院管理、院感知识、文明行医制度、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等等,要求每位员工掌握。为考核并鼓励员工熟记医院各项制度,医院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分场次闭卷考试,还有不定期的口试,尤其是最考验人的口试,需要知识掌握熟练度和快速应答能力。医院还特设了考试奖惩制度,大家利用业余时间熟悉、背诵手册内容,对手册内容如医院十三五规划、道德规范、院务公开等等等等烂熟于心,对医院宗旨、医院愿景、医院院训、医院精神等易混淆的概念透彻明了,人人都争取满分的心态,让迎评的气氛紧张热烈又欢快。

于是,顺利通过等级复审毫无悬念。

我在金山医院新院的最后一年,依然是三乙等级复审,新一轮的等级复审要求更高,迎评工作任重而艰巨,尽管医院层面的总体布局运筹得当,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后,大家都深感压力。备审阶段经过了一轮轮自查、整改、复查、评估的反复循环,自查自纠、即知即改,在院领导的谋篇布局和全院员工不懈努力下,硬件改善、软件提升,一点点地向达标要求靠近,在所有指标日臻完善的同时,评审日到了。

三天的评审压力大、强度高,人人如紧绷的弹簧,容不得片刻松弛,神经高度紧张,评审专家查阅资料、走访现场、访谈个人、召开座谈会,多维度多形式地审核考量,专家兵分15路,每位专家均有陪同者、联络人、记录员实时跟踪、反馈、沟通、解释专家评审过程中需要的要素,一天两次的评审记录、总结、反馈,后续进程的注意点,所有的细枝末节均需考虑周详,最终专家在评审结束的反馈报告中对我院各项指标的落实予以充分肯定。

于是我在金山医院新院的这些年,起于等级复审、终于等级复审。明年是金山医院创建三甲的申报年,从三乙复审到三甲申报,十年,金山医院前进的步履踏实、从容稳健。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金山医院新院的十年,因为退休我缺席了最后一年,但我在院的最后一年依然值得留恋,经历行政楼再度乔迁、接受三乙等级复审、应对百年难遇的突发新冠疫情,都是人生中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回忆;而错过的一年,人未到场心还在,我关注、怀念。如此习惯性地关注将持续我今后的岁月,并丰富我以后每一年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