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凑巧,在我初步安顿好的一天后,正好赶上美国心脏病学会在加州州府所在地举办关于心房颤动的相关学术会议。参加会议讲座的是全美顶级的专家;绝大部分医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西装革履,也有较随性的;但不管如何出现都是彬彬有礼,见面招呼,也有介绍相互间认识的,气氛融洽;专家讲完,提问踊跃,也有提出评论发表自己见解的,甚至提出不同意见的,总体气氛活跃,但又不失庄重。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逐步深入地来了解一下当地的医疗情况了。
我前来交流学习的医院叫做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UCDevis Medical Center) 。它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中心坐落于萨克拉门托,整个园区占地约140英亩(约合850亩),呈开放式,没有任何围墙,包含有医学中心、医学院、护士学校和UC 戴维斯医疗集团,离州府近数分钟车程。2014年它共有全职和兼职员工10155人,学生800人,在此接受培训的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有872人,全职和兼职的教员1506人;而它的核定床位数是619个,2014年的工作量是:急诊67537人次,门诊病人945961人次,住院病人33685;而2013年相应数字是61527,860828,32625。2014年医院获得的外来研究基金接近2.2亿美元。这个医学中心在全美的排名在50名以内,尤以癌症中心和急诊医学出名。
心血管科的总排名也在全美50名以内,以介入心脏病,特别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A)最为有名,还有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左心耳封堵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等,病例数不下200例;植入型心脏除颤仪(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带除颤功能的CRT( CRT-D)等,而以心房颤动为代表的各类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几乎每天都有病例操作,全年病例数不下700例;而普通冠脉的介入病例几乎天天有,全年PCI数接近1000例。一般病人手术后1-2天就可以出院,所以住院平均时间非常短。
作为心脏电生理导管室的标准配置,两个品牌的三维电生理记录仪、血管超声、体外心脏超声、心脏内超声、冷冻球囊都有;其中一个导管室还配备磁导航系统和双平面的DSA,让我羡慕不已。心房颤动手术还常规进行全身麻醉,以减轻病人痛苦。
而心脏电生理的导管室的手术阵仗非常的大。导管室内常规有2-3名护士,一名洗手护士、一名巡回护士、一名负责传递东西;有时还有一位技术员在内协助麻醉;导管室的操作间,1-2位电生理专职技术员进行操作;三维电生理公司还会派专人在手术期间配合;在完成穿刺等前期操作后,术者只要在操作室看着屏幕进行操作即可,一台射频消融手术可以轻轻松就能完成。
在心脏介入的导管室内,标配有双平面 DSA、血管内超声、血管血流储备检测、旋磨仪、自动造影推注泵、心脏超声仪等,阵势不比电生理小,主要是医生有两位,少了一位技术员,有时公司代表也会陪同在内。
手术时,术者不需要考虑费用,而只是关心能不能把手术顺利完成。所以,为一个慢性闭塞病变,看到最多的,使用了8-9根导丝,5-6个球囊,当然有时还是做不成功。不谈别的,光看他们对病例的执着,就让人非常敬佩。
从个人将近一个月的参观学习,看到的是不惜代价把事做好所体现的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看到的是医务人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更有医务人员为完成工作的执着、以及操作过程中相互探讨所体现的宽松的学术氛围;不超越常规的扎实的基本功和严格按照治疗指南的操作的规范;也看到了病人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指示,积极配合医生和术中淡定,充分相信医务人员的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一切都需要我以及我们国内的医务人员学习的,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本次持续不断的学习能有更大的收获。
心血管内科 龚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