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超越生命的阳光-----——访放疗科主任乔田奎
发布日期:2004-08-26 来源:金山医院   浏览量: 打印

走进肿瘤放疗病房,瞬间,一种生命与死亡混杂的压抑心情扑面而来。原以为,采访中怜悯、惊栗、不安这种沉重的心情会一直伴我左右,不料想,在与病床上几位晚期肿瘤患者攀谈之后,笼罩心头的阴霾竟一扫而光,替代而生的是一份感动、一份敬佩。这种感动与敬佩来自于那些微笑于死亡边缘的病友们的自信与坚强,来自于帮助病友们与死亡抗争的白衣天使们,尤其是被许多病人称为“阳光医生”的放疗科主任——乔田奎。

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乔田奎有志攻克肿瘤难题,考入河北医科大学肿瘤放疗专业研究生,2000年,作为人才引进,来金山医院担任放疗科主任。

40刚出头的乔主任很善谈,言语间,笑意始终流溢眉眼,娓娓语速,流露出与他这个年龄有些不相称的特别的耐性与平和心态。

访谈间,不时有病人或家属敲门进入,或询问检查结果,或请求问题,乃至收费、用餐等,乔田奎均一一仔细看过,耐心作答,直至来人满意而别。

 “作为一个称职的肿瘤治疗医生,就是要让晚期病人在充满希望中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交谈中,乔主任反复提起这句话,他说这是一位著名肿瘤治疗专家的话,也是他的工作座右铭。

 “做医生的要实实在在地尊重他们,无论贫穷与富贵。”乔田奎将希波克拉底誓言铭刻在他的每一项医疗行为上,每一句医患交流中,他会像家长般关心病患的经济情况,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他会像朋友般与病人促膝长谈,与他们一起分析病情、一起读片、谈药,一起承受痛苦、一起分享胜利。

F老师,2002年不幸患乳腺癌,在某肿瘤医院手术并行化放疗,04年,不幸发现肝内转移,出于对肝内转移的无奈,又考虑到先生的年迈,大学毕业的儿子尚未工作,绝望的F老师说什么也不肯住院,只愿意接受门诊服药治疗。

当乔主任了解此事时,一边联系F老师的儿子,作妈妈的工作,一边苦口婆心找F老师谈,各种情况的正例、反例分析、举例。医生的诚心、儿子的孝心,F老师终于被感动了,“乔主任说我的肿瘤不是原发灶,现在不接受化、放疗,肯定会后悔的。”F老师落泪了,“看着乔主任实话实说的态度和这种非亲非故的关心,我怎么能不感动,医生都这么有信心,我怎么还有理由拒绝属于自己的生命呢?”

入院接受化疗,F老师每一天都在为乔主任的责任心所感动,每一个小小的症状,每一次过于敏感引起的猜疑,F老师都会无一遗漏地告诉乔主任,“因为我总能从他那里得到最耐心的解释,得到信心与宽慰,不光是我这样,我们这里的病人都把乔主任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最信任的人,当成了我们求生的一缕阳光。”

同为医务人员的病患小D,是一位好强、上进的女性,得知自己不幸患原发性肝癌,仍信心百倍地投入手术、服药中药等治疗,不料半年后,病灶转移至肺、脑、肾等,小丁的精神开始全面崩溃,拒绝现实,怀疑治疗,几度痛不欲生。乔主任药治加心治,几十此地与小D交心长谈,从医务人员的抱负、为人父母的艰辛,到科学发展的现状、生命意义的认识……小D的绝望慢慢在退潮,有了挚友般的支撑,有了精神上的希望,彼此间的尊重与坦诚成了这对医患共同抗争生命的一种默契。

原先被医学预计只有几个月存活期的小D,硬是带着她的不屈与微笑走过了整整一年半的路程。

在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小D特地关照丈夫,买一辆轮椅送给放疗病房,因为她看到病房里人多车少不够用。

办完妻子的丧事,小D的丈夫流着泪将车送到了病房,面对迎接他的医务人员们,他感慨万分:你们不仅延续了小D的生命,更挽救了她的精神,因为她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却在想着其他病友们的不便……

“走过沮丧,战胜绝望,树立信心,抗争生命”,这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帮助肿瘤患者实现的目标,在放疗病房,许多白衣天使同病患的亲友们共同实践着这样的诺言,

     无论贫穷与富贵,生命意义的尊贵如一。正如乔主任所说,我们仰视生命,更应仰视生命过程的质量与神圣,我们尊重生命,同样更应共同尊重生命对于社会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