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孝国副科长,了解他的人对他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都赞不绝口。他给人的印象是精明能干,思维敏捷,思路开阔。
1978年,李孝国来到金山医院工作,分配在后勤岗位,后勤岗位需要具备各种不同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对于他而言,却是知识的空白点,“要干就要干好”他暗下了决心。或许是天性聪颖,也许是个性使然,年轻的李孝国在他任职的每一个岗位,都用心去留意、完成每一份工作,于是,在普通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他那里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成为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水、电、电焊等岗位证书,从一个水、电、土建等工程的门外汉,成为后勤工作的多面手,为胜任本职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责任心是李孝国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他热爱自己的岗位,肯钻研、愿吃苦,利用空余时间,他翻出医院的基建图纸,进行认真琢磨,熟悉每一条水电气的布线、管道的走向,由于他对这些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因此,哪里水管渗水了、管道漏气了,他都能即刻判断出阀门的位置、问题的症结,做到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对于工程中的水、电、气、结构、土建他均他做到心中有底,对医院各种管线的的每一张图纸他都认真地揣摩,然后消化,转而又化为工程质量中把关的技术保障。
而工作中的较真是李孝国的又一个特点,对人较真、对事较真,什么事到他那儿,他都要反复思考,每一个工程如何才能做到最经济、怎样又能保证质量,一直是他经常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医院每一项工程的建设、改建,他都认真研究图纸,找出疏漏,以便使每个项目达到最科学、最完善的结果,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为医院节约了支出,因此,在同事们的眼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当家。
由于医院是诊治休养的场所,因此患者需要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但是,为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医院又需要不断地进行房屋及设施的改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一门学问。既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工程,又要将噪音持续时间降低到最小程度,成为两难的棘手问题,于是,李孝国科长想尽一切办法责成施工队留出患者足够休息时间,最低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影响;为加快工程的进展,李孝国每天到工地进行现场指导,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质量上严格把关,一直到工程顺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