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香港之前,一直心存疑惑——香港人口不多,而且地理位置特殊,病人来源有限,为何他们在医学学术上却很有造诣?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之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他们在临床和科研上的方法及态度促进了香港医学事业的发展。
由于人口少,还受到香港医管局的费用限制,香港的医院和我们一样面临着病人来源受限、病例不多和难以开展昂贵诊疗技术的问题。以骨科为例,香港大学骨科一年的手术量和复杂、疑难病例数比内地很多大医院要少,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
对患者从门诊到住院以及出院后的随访,他们都建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病历资料系统,医生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调阅其病史、影像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做成多媒体进行汇报和存档。他们的手术操作非常规范严格,而且很善于学习应用新的手术方法。临床上即使遇到一些很简单的病例和常见的问题,教授也会让下级医生去查阅文献,结合病例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在各种学术活动中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参加的医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样就督促了低年资医生认真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医生充分利用所接触的每一例病人,在有限的病例上积累经验,打下非常坚实的基本功。
香港医生的待遇非常丰厚,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即使是高年资的教授也同样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无形之间对低年资的医生和去那里学习的人员形成一种压力。在临床和科研中,他们会定期开会以了解每个人的工作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迫使人人尽力把工作做好。教授们都熟悉自己研究生的课题,能够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研究。
另一方面,香港所处的地理和语言优势,使他们有许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科里每年也会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并拿出奖学金定期邀请国际上著名的教授和学者来访问交流。对于各种学术活动,医生们争取一切机会,尽量参加。即使是来港大进修的医生,也时常会被邀请做简单的学术报告,介绍自己国家开展的技术。
勤奋,把每一件事做精做细,在平凡中创造出伟大,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也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借鉴的地方。(吴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