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心随金医 奋发共进
发布日期:2022-11-15 来源: 浏览量: 打印

2022年,我院迎来新院(金山区龙航路1508号)启用10周年纪念,十载春秋,见证了多少值得铭记的金医瞬间、金医故事,承载了多少金医人奋斗的汗水和欢笑,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创三甲的奋斗征途中,院党委特别发起“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活动,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系列推文。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E:\2 微信\【临时 定期删】网站后台\640 (1).png

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后,国家如沐春风,一日千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扎根金山医院近三十年的老员工,医院的发展也伴随着我的成长,岁月给我带来的沧桑并未改变我对金山医院的初心;医院的不断发展,我感触颇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新——

旧貌换新颜

2012年,是我与金山医院共同成长的第十八个年头,这一年,也是值得载入医院史册的一年,金山医院顺利完成了新医院的整体搬迁工作。手术麻醉科完成了新手术室、新设备和新工作流程的磨合,当时,我担任科室的主任助理,是新老医院切换的见证者,也是科室切换磨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搬迁后,科室的各项硬件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临床麻醉所需的麻醉机、监护仪、药物管理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等,相比之前有了巨大跨越,对于麻醉一线的医生来说,如虎添翼,更加淡定和从容,严谨而规范,对我自己而言,临床麻醉的实施、条线化和规范化的协调与管理有了强有力的后盾与支持。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新——

人才促发展

2013年,医院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引进了方浩教授作为我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人才的引进也伴随着中山临床麻醉方案的同质化实施与推广。并且,我院与外界的专业交流不断加深与拓展,每年都开始举办区域性和全国性学习班,科室的临床医生也开始在会议上崭露头角,科室的医教研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麻醉科第一个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生,科室的科研课题和论著有了较大的突破。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新——

新技术新项目紧跟时代步伐

现代医学的步伐从来不会因为人的惰性而停止向前,随着硬件设备的创新与推广,各项操作、监测手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前盲探性的神经阻滞、高难度动静脉穿刺等疑难的操作问题,有了超声这双“眼睛”后,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此种技术在科内迅速而顺利地推广开来,并开展了多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填补了我院可视化麻醉技术的空白。

作为医院的大平台科室,现代医学的交叉性增强,对麻醉科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舒适化医疗的需求也要求麻醉科更加追求卓越。2016年,伴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启动实施,由于时间窗较短、风险较大,需要麻醉科医生的全力而高效合作,克服人员安排困难后,麻醉科顺利推进和完成了团队组建和业务技术的开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任务;2016年,一项造福广大生育妇女的无痛分娩技术在我院启动,作为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麻醉科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和实施,顺利完成了此项惠民项目;2018年,呼吸科业务开始拓展,气管镜介入治疗启动,作为必备的气管镜麻醉技术,麻醉科委派骨干和呼吸科医生一起进修学习并将技术带回我院,顺利完成了该项技术的磨合与实施推广;2018年,心排量、心指数等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引入我科,通过学习使用,大大提高了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安全;自体血液回输机的引进和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节约了用血。有了这些“武器”,麻醉科医生们有了更足的底气,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复杂和高难度手术,和外科团队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科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舒适化医疗数量激增,同时,作为中山医联体单位,各类消化内镜治疗手术在我院开展,麻醉量大增,相关的麻醉支持技术也顺利跟进。2022年,普外科开展后腹膜手术,此类病人病情复杂、创伤大、围术期风险高,并且患者多数有多次手术史,对麻醉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遵循医疗原则,做足准备前提下,麻醉科派出精兵强将有力地为此类手术保驾护航,并多次化解术中险情,保证了患者围手术期安全,为我院此类手术在全国领先地位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全科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麻醉新技术的推广和数量的激增并没有影响麻醉质量,十余年来,麻醉科均为患者们提供安全护航。作为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我院麻醉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作为以上技术业务的主要参与者,我也倍感荣幸。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新——

新的担当与使命

2017年9月,院领导将科室交于我负责管理,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一份新的嘱托。面对新的使命,我也作出了相应的工作调整,临床的相关工作向管理有所倾斜,但医疗安全始终放在最突出位置,更加突出医教研的条线化管理,使全科拧成一股绳,经受住了各项考验。


  【 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 】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已近知天命之年。人生中最宝贵三十余年都奉献给了金山医院,而今,金山医院又迎来历史性的跨越机遇期,“创三甲”将使医院内外兼修,有力推动医院的内涵建设。与我而言,如果要提炼出一句话来表达对金山医院的感情,我想说的是:心随金医、奋发共进。与尔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