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院迎来新院(金山区龙航路1508号)启用10周年纪念,十载春秋,见证了多少值得铭记的金医瞬间、金医故事,承载了多少金医人奋斗的汗水和欢笑,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创三甲的奋斗征途中,院党委特别发起“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活动,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我和金医新院的那10年”征文系列推文。
急危重病中心 汇聚爱和坚守,守卫生命防线 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后,我回到这片养育我的碧海金沙、绿荫无际的金山。2004年金山医院建立ICU,新学科初建,人员紧张,我加入ICU团队。 十年前,金医迁建至新院区,ICU病房床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至19张,以满足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增加了新的仪器设备和监护手段,从基础的床单元和呼吸机,到现今高科技的ECMO、床旁超声和PICCO等,救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结构逐步优化,期间成立了急危重病中心,实现了急诊-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在申捷主任的带领下,急危重病中心发展蒸蒸日上,医教研全面蓬勃发展,综合竞争实力走在了全市先进行列,并在化学救治领域形成了学科特色。 这十年里,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给了我重要的学习机会,香港伊利沙伯医院ICU的3个月进修和为期1年的哈佛大学全球临床学者研究培训项目(GCSRT)学习机会,这两次的对外学习和交流,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取长补短,增强了工作的内驱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悉心栽培下,我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作为临床医师,在急性肺损伤、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作为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进行各类学术交流;作为研究者,主持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面上项目2项,并发表了论文10余篇等。同时,我得到了2012年上海市首届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资助,曾获得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上海市急救先锋”提名奖、复旦最美女医师和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这十年,金医是我的另一个家,养育我、栽培我。申捷主任带领下的急危重病中心培养我、帮助我,伴我同行,促我成长。这里汇聚着爱和坚守,更是守卫着生命防线。 全科基地 发挥基地优势,全力培养健康“守门人” 早在200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已是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临床基地,并于2014年顺利成为国家级基地。这十年里,在医院的领导下,在国家级、市级专家多次督导下,全科基地的各项教学工作逐步完善,以国家全科专业基地建设要求为标准,形成了符合金医特色的全科教学体系并不断优化和持续改进。院领导、职能科室、全科基地负责人和带教老师们各级层面对全科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团结一心、不断优化,期间有过困难、流过泪和汗、经历过迷茫、受到过挫折......经过全体金医人不懈努力和攻坚克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全科医师共计18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5名,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12名和复旦大学优秀住院医师12名。全科规培医师出站后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实现人生价值和体现社会意义:有的做了家庭医生,成为居民们的“健康守门人”;有的走向行政管理岗位,为基层的全科医学发展作出贡献;有的成为了带教老师,在教学医院或社区致力于全科医师的培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体现着“全科”价值,并发挥着“全科”力量。 2021年1月13日,我有幸被医院任命为全科规培基地主任。在院领导、职能部门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在前任基地主任强金伟副院长的指导下,在全科临床实践基地建立了一支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师资带教队伍,带教老师共37名,涵盖全、内、外、妇、儿、急等专业,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2名(占比59.5%)。进一步加强了临床基地与基层实践基地紧密联系,规范教学相关制度,落实教学活动。根据最新教学评估指标,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多次评审,以评促改。在规培管理科的领导下,进行教学督导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内涵,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以商讨教学问题并改进,举行学员座谈会以及时掌握学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动态并给予引导和帮助。我深知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我也明白“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理。我坚信,在未来,金医人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全科基地优势,全力培养更为出色且符合时代特征的健康“守门人”。 全科医学科 上医治未病,我们为全民健康而来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顺应社会和患者的需求,以培训优秀的全科医师为目标,2019年4月医院决定成立全科医学科,同年8月在医院相关职能科室的推动下,取得了全科医疗诊疗科目。在沈辉院长的安排和帮助下,我至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为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进修结束后,我开始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定,在人力资源部的帮助下开始招聘全科医学科的医师。幸运的是,招聘过程比较顺利,慢慢地全科医学科有了自己的小团队,从最初的1名到现有的5名医师,目前团队中正高1名、副高1名、中级2名、初级1名,学科梯队基本合理,期待将来有更多的优秀全科医师能够加入金医的全科团队。 2020年3月18日全科门诊正式接诊,科室从无到有,门诊量逐步提升,从10人次/天以下到现在60-70人次/天,高峰时甚至超过100人次/天,年门诊量突破2万人次。全科医学科诊疗范围涵盖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种健康问题,强调为各种人群提供“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宗旨。我们与专科之间取长补短,各司其职,互相促进,实现学科健康、持续、快速、有效地发展,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内涵,进而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全科医学科初建时,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亲临现场指导,在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现已建成了符合全科教学要求的门诊、病房和独立的示教室。《礼记·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并克服带教老师少和带教任务重等困难,2年多以来累计带教全科规培医师60余人,全科转岗培训20余人,教学质量和内涵逐步提高。同时,指导全科规培医师书写健康科普作品,近期发表十余篇科普文章,被多家大众媒体录用见刊。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新住院大楼的启用,软硬件设施将再度提升,将更有利于全科教学的发展。 霍尔斯智库专家认为医院想要谋发展,就要做好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建设道路。科研上,医院引进、聘请的专家、技术骨干、杰出医疗人才,通过平时的会诊、医疗讨论会、学术交流会等形式,给我们言传身教,教授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思维,快速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科室的年轻医师都取得了院级课题,并积极撰写论文,3年来发表论文6篇。 这三年中,在院领导和各兄弟科室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现阶段临床业务量正逐渐增长,牵头承担各项教学培训任务,科室规模逐渐壮大,软硬件设施均逐步提高与改善。全科医学科以国家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依托,形成全科门诊、全科病房、医院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基层实践基地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上医治未病”,不忘初心,我们为全民健康而来,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自身的力量。 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医院的支持,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医院的培养。而今金山医院又迎来历史性的跨越机遇,“创三甲”将使医院内外兼修,有力推动医院的内涵建设。于我个人而言,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实践磨炼,提高创新能力,与医院共进步。